石頭里年“榨”油超百萬噸 我國首個國家級陸相頁巖油示范區創造新紀錄
初冬時節,準噶爾盆地東部已是銀裝素裹,新疆吉木薩爾國家級陸相頁巖油示范區內一派繁忙景象。作為我國首個國家級陸相頁巖油示范區,在中國石油新疆油田和吐哈油田的共同努力下,今年至今,這里的頁巖油產量已超百萬噸,成為我國首個年產突破百萬噸的國家級陸相頁巖油示范區。
迎難而上 石頭里年“榨”油超百萬噸
99.7、99.8、99.9……隨著新疆油田吉慶油田作業區中控室的大屏幕上數字慢慢跳動,工作人員各司其職,或緊盯屏幕,或仔細核對,當數字變為100時,中控室內氣氛熱烈,這意味著新疆吉木薩爾國家級陸相頁巖油示范區成為我國首個年產突破百萬噸的國家級陸相頁巖油示范區。
11月24日,新疆油田吉慶油田作業區兩名工作人員正在觀察生產井壓力,保障頁巖油平穩生產。新華社記者 顧煜 攝
頁巖是如書頁般層層分布的巖石。頁巖油是附著在頁巖石或者縫隙中的石油,屬于最難開采的油之一。因此,開采頁巖油,在業內也被稱為從石頭縫里“榨”石油。
我國頁巖油資源豐富,主要分布在鄂爾多斯、松遼、準噶爾、四川、渤海灣5個大型盆地和柴達木、江漢、蘇北等8個中小型盆地。準噶爾盆地頁巖油資源主要分布在吉木薩爾、瑪湖、五彩灣—石樹溝三大凹陷區,總資源量超30億噸。
“準噶爾盆地的頁巖油主要以陸相為主,相比北美海相頁巖油,其連續分布面積偏小、成熟度偏低,開發難度極大。”新疆油田吉慶油田作業區地質研究中心副主任陳依偉介紹,2020年,國家能源局、自然資源部復函同意設立我國首個國家級陸相頁巖油示范區——新疆吉木薩爾國家級陸相頁巖油示范區。
吐哈油田準東采油管理區總工程師孫輝輝表示,盡管曾被一些外國專家認為在這里開采頁巖油是“天方夜譚”,但經過多年持續技術攻關和迭代升級,示范區頁巖油年產量增長顯著,為國內非常規油藏高效開發提供了技術借鑒。
創新模式 尋找頁巖油開采“金鑰匙”
在國外,把含油性好、開采價值大的頁巖油優質儲層稱為“甜點區”。吉木薩爾頁巖油開采難,難在儲油層之深,更難在“甜點區”之薄。在這里,儲油層平均深度達3800米。深藏其中的“甜點區”如同波浪般起伏分布。
11月24日,新疆油田吉慶油田作業區工作人員在頁巖油聯合處理站工作。(張睿 攝)
“頁巖油儲層就像是地下長長的‘夾心餅干’,‘甜點區’就像夾在中間的‘奶油層’。在鉆井過程中需要控制鉆具橫向沿著‘奶油層’去鉆,增加與‘奶油層’的接觸,后期才能產出更多頁巖油。有些‘奶油層’不是直的,或拐彎,或向上拱起,或向下折疊。”新疆油田吉慶油田作業區工藝研究中心副主任魯霖懋說,穿越“奶油層”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優質儲層識別,“既然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鑒,那咱們就自己去探索。”
科研人員一次次“頭腦風暴”,一次次實地試驗,終于探索出一套頁巖油開采的理論和技術體系。
“沒有先例,就創造先例。優質儲層識別技術得到突破。”魯霖懋說,此外經過多年探索實踐,示范區開采成本得到有效降低。
綠色智能 頁巖油開采更加高效環保
車行茫茫雪原,路兩邊不時出現的集裝箱式小房間吸引著人們的注意。
“這是我們采油的無桿泵,取代了傳統的‘磕頭機’(游梁式抽油機),將數千米之下的頁巖油源源不斷地輸送至地面,單井能耗顯著降低。”新疆油田吉慶油田作業區員工孫鵬科告訴記者,如今隨著油田數字化轉型,生產運行實現“無人巡檢+故障維修”,大大減少了人力勞動,“目前我們的物聯網設備實現了單井全覆蓋,依托物聯網技術,無桿泵采油平臺的溫度、壓力等參數,會自動傳輸到中控室,實現了無人巡檢。”
在改變傳統采油方式、從根本上改善能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的同時,示范區還持續推進一系列技術革新,不斷實現廢料無害化處置與循環再利用。光伏發電與油氣開采結合、二氧化碳驅動采油……一項項舉措實現了頁巖油開采更加綠色環保。
目前,我國已成立3個國家級頁巖油示范區,包括新疆吉木薩爾國家級陸相頁巖油示范區、大慶油田古龍陸相頁巖油國家級示范區、勝利濟陽頁巖油國家級示范區。
“希望通過我們推動頁巖油增儲上產的實踐,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貢獻更多力量。”陳依偉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