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免费a级毛片慢点好痛,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东京热,无码精品日韩一区二区三区,极品私人尤物在线精品视频

人民網
人民網>>科普中國

在全國科普日活動上,專家表示——

優秀科幻小說能表現科學之美

代小佩
2024年09月25日13:30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科學不是讓科幻作品戴著鐐銬跳舞的桎梏,科學是想象力的翅膀。”9月24日,2024年全國科普日主場系列活動之“科學家與作家創新思維碰撞”在國家科技傳播中心舉行,中國作協主席團委員、科幻作家劉慈欣在會上表示,科幻作品的科學性與想象力不是矛盾的,而是相互依存的,優秀的科幻小說能表現出科學之美。

“科幻創作從科學和技術中提取故事資源和美學資源。”劉慈欣舉例說,物理學、天文學等基礎學科有諸多數學語言表達,如果能深刻理解這些表達,就能發現驚人的想象力和世界圖像。這種想象力和世界圖像遠超日常經驗,給人帶來強烈沖擊。

在科研和教學之余,復旦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教授張軍平也會創作科普和科幻作品。2018年,他“誤打誤撞”走上科普創作之路。他所著的科普讀物《愛犯錯的智能體》曾獲2020年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第六屆優秀作品金獎。

在此次活動中,張軍平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科幻作品具有前瞻性,展現了未來的可能,很多現實場景是先由科幻作品描繪,再通過科研實現的。“科研為科幻創作提供素材,科幻創作則為科研描繪可能,二者可以雙向奔赴。”張軍平補充說,人工智能、氣象預測等科研領域存在諸多未知,值得科幻作家深入挖掘。

中國“蛟龍號”海試現場總指揮劉峰談到了深海環境與太空環境的差異。他表示,深海研究能為科幻作家提供創作素材。

除了為科幻創作提供素材和靈感,科學和技術的發展也豐富了科幻創作的主體。此前,由人工智能(AI)創作的科幻作品《機憶之地》獲得第五屆江蘇省青年科普科幻作品大賽二等獎。

談及AI創作,《人民文學》副主編、茅盾文學獎獲得者徐則臣說,人類的創作具有個性化、差異化特點,與之相比,AI創作缺少一些“人味兒”。即使AI創作的文學作品接近人類創作,在出版前,也要考量AI創作的版權問題和倫理問題。

不過,AI創作是潮流。徐則臣說,創作者可以利用AI檢索資料,實現人的創作與AI創作的融合。

中國作協黨組書記、副主席、書記處書記邱華棟介紹,國內涌現出了一批優秀的科普作家和科幻作家,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科幻作品被譯成多種語言,有的還被搬上銀屏。“中國當代科幻文學體現了新時代的人文精神、創造精神,成為當今世界文學中的一個亮點。”邱華棟說。

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科普中國客戶端。

返回人民網科普頻道

(責編:李慧博、孫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